自“黄淮名酒行”大型采访启动,中国黄淮名酒发展联盟成立以来,其影响力持续发酵,从白酒产区品牌的塑造,跨区域联动的产业合作方式,到传承创新的发展理念,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增长模式,都成为行业热点话题。在以上各方面,苏鲁豫皖四省白酒确有丰富的成功经验与心得,并能够对行业未来发展起到样本示范的作用。
样本一:深度合作,发挥产区竞争力
长期以来,苏鲁豫皖是名酒产地的代名词,而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影响下,四省整体的产区意识越来越强。产区概念通常见于国外酒行业,特别是葡萄酒、洋酒当中,即根据地域生态气候的不同,形成的一些具有特殊生产优势和文化品位的强势产业集群。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白酒同样可以导入产区概念,而且拥有极其优秀的代表性产区,黄淮名酒带就是其中之一。以产区模式构建起来的合作关系,将极大提升四省白酒产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在市场格局重构阶段占据有利形势。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在苏鲁豫皖四省白酒峰会的带动下,该产区便以抱团合作的形式面对行业竞争,并提出淡雅的产区风格特征,对四省白酒企业市场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当前的行业调整形势下,黄淮名酒带又有了进一步的合作空间。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何勇表示,白酒酿造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发酵过程,对生物、水质等条件都有极高要求。“因此,优秀的白酒产业集群具有明显地域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产物,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淮流域等白酒发展优势区域,即便从全球烈性酒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些白酒产区都占有重要地位。”
“苏鲁豫皖四省都是白酒生产大省,也是酒类消费大省,其行业地位非常重要。”何勇说,从历史来看,这一区域的酿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到今天,苏酒集团已跨越百亿,稳居白酒行业第一阵营,古井、宋河成功实现了老名酒的华丽转身。而今世缘、迎驾、花冠、扳倒井等区域强势品牌则进入发展快车道。“所以说,黄淮名酒带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标杆、引领意义。”
在行业调整形势下,如何把苏鲁豫皖的这种产业基础优势,有效转化为行业竞争力,推动产区内的厂商发展,在何勇看来,应当从产业增长方式创新和白酒文化创新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总结黄淮流域的产业共性,在此基础上,寻求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合作发展。”何勇分析说,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白酒行业还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白酒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不乐观,特别是粗放的增长方式,加剧了白酒增长周期性过热的副作用,对行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白酒增长方式必须转变创新。在以往,白酒行业增长往往通过规模扩张、投入刺激来实现,而白酒消费与快速、休闲、时尚、个性的现代生活理念之间,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契合点。因此,白酒增长方式创新,要寻求与旅游、夜店、健身等新的休闲方式结合,通过产业格局的提升,开启新的发展动力。而苏鲁豫皖四省在经济体量、文化事业、城镇建设、交通区位等方面都有领先优势,更有利于白酒产业的延伸布局,黄淮名酒带在这方面应该率先尝试,为白酒行业积累经验。
黄淮名酒带增长方式的创新,还要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宏观政策的结合。何勇认为,在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上,以及对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传播方面,苏鲁豫皖四省白酒企业具备更多的有利条件,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更加现代和更加开放的增长方式,将赋予黄淮名酒带无可比拟的发展新机遇。
而文化创新则是黄淮名酒带的又一发展要素。“苏鲁豫皖四省白酒的文化底蕴优势,是由历史所决定的,但不应满足和局限于此。”何勇说,这一轮酒业调整的关键落脚点,便在于酒文化创新,黄淮名酒带要有与时俱进的魄力与意识,主动完成白酒文化的升级换代,使传统白酒文化对接现代,服务于消费者。“传统不一定全是好的,要摒弃这种思维定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何勇分析说,比如以往的白酒文化更侧重于“玄学”,而今后要以“科学”提纲挈领,贴合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品位,赢得消费者共鸣。
“总之,酒业不仅要研究消费需求和诉求,而且要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者能否最为便利地购买到最需要的产品,用什么渠道?哪一种是消费者最愿意选择的?最适合白酒的消费场所和消费环境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关乎白酒文化形象。”何勇说,苏鲁豫皖四省企业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才能保持文化领先的行业地位。
无论增长模式创新还是白酒文化的创新,都非朝夕之功,若仅靠酒企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更是事倍功半,难以解决行业性的深层次问题。“对于苏鲁豫皖四省白酒,关键要集聚合力,推动行业共同提升,包括加强行业基础建设,对白酒消费文化与知识的普及推广等,这些都需要四省企业一起去研究,共同去实现。”何勇表示,期待通过四省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包括强化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互动,尽快实现酒业的思维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为白酒产区联合发展探索道路。
样本二:产区发展应结合经销商的力量
无论在国际范围还是国内白酒行业,甚至在不同的白酒产区之间,其功能结构都有一定区别,关键是要根据市场和产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选择运用。比如业界较为熟悉的波尔多等国外著名葡萄酒产区,是以产区品牌驱动产业发展,借助于产区自身的品牌效应,只要是出自当地的酒类产品,普遍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而在江苏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国锁看来,黄淮名酒带产区的结构性特征,在产区品牌与优秀企业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经销商的力量,这是符合区域市场特点和产业发展需要的。
陈国锁认为,在白酒行业的上一个发展周期,苏鲁豫皖四省白酒通过紧密合作,一大批“明星”企业强势崛起,产区整体优势越来越突出。而在当前,随着消费者主权意识觉醒,白酒消费形态出现新变化,理性消费取代跟风消费,大众化、日常化消费取代了公务消费,包括新兴渠道模式对传统渠道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的猛烈冲击,苏鲁豫皖白酒要深刻认识市场机遇与消费转型,渠道机遇与模式转型的问题,才能实现良好的未来发展。
“黄淮名酒带的发展,要结合有实力的本地经销商,针对性地强化其流通价值,特别要强化不同流通渠道的核心功能,让经销商进入产区合作的平台,关注支持黄淮名酒带企业,经营好黄淮根据地市场。”陈国锁表示,以江苏省为例,苏商与苏酒企业之间应强化配合,在市场布局和经营等问题上统筹规划,实现共赢发展。
应该看到,相比于其他白酒产区,苏鲁豫皖四省确实拥有强大的经销商群体,这是其实力优势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关注黄淮名酒带的发展,不应忽略这部分经销商群体。”陈国锁表示,在酒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经销商如何转型创新,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和上游企业,这对于产区发展意义重大,如果经销商掉了队,这种负面影响势必会波及产区酒企。“所以,四省经销商企业之间也要扩大交流,探索合作之路,确立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方式,支持黄淮名酒带持续发展。”
样本三:以产业调整促进产区优化
产区不仅是个平台,也是个门槛,产区的意义不仅在于支持带动企业发展,更要优化配置资源,淘汰落后产能。
特别是苏鲁豫皖四省的白酒产业,在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产量规模的极大扩张,而进入行业调整期,产区优化已成为实现产区红利的前提条件。
“白酒行业竞争度越来越高,但集中度并没有明显提高。”洋河股份常务副总裁朱伟认为,这也导致白酒行业的竞争模式还比较粗犷,在战略、组织、人才、管理、营销、研发等方面的综合水平不高。“经过调整,白酒行业才有可能实现优胜劣汰,只有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有限的市场资源才会得到合理配置,向优秀企业集中,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配置之后,整个行业的资源使用效率与质量就会大幅提升,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朱伟分析说,而如果行业不经历这个过程,仍处于非理性的“泡沫繁荣阶段”,实际上是在保护落后生产力,限制产业发展。
朱伟认为,在当前行业形势下,具有资本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互联网思维的名优白酒企业,有较大机会实现低成本的扩张发展,而这是黄淮名酒带产区提升发展的一个契机和途径。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