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贵重
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影响正与日俱增,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已显现。
最近,与某酒企高管交流,金融危机自然成了交流的主题。该高管说,2009年,他们企业的预算准备削减20%—30%左右。他说:“这一场金融危机,让酒企也真正面临了‘寒冬’。现在,我们面临着粮食价格上涨与销售下滑的双重压力,涨价也不是,不涨也不是,企业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仅如此,最让企业头疼的是销售人员的士气非常低迷,一句‘金融危机’就成了他们完不成任务的挡箭牌”。
这位高管的话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心声。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企业究竟该怎么办?
温家宝总理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贵重,也是我常说的,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没有信心,那么群众也就没有信心;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者没有信心,那么职工也没有信心。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信心”。
笔者认为,华尔街金融危机尽管来势凶猛,不可小觑,然而,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而言,除了出口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其他大部分行业的影响都是间接的、有限的。这种间接的影响,主要来自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与自己收入的“审慎、保守乃至悲观” 的心理预期。在这种心理预期的作用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开始下降,市场购买力出现萎缩。
作为企业来说,不可能改变甚至影响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唯一能改变和调整的就是自己。因此,首当其冲的应是企业自己的信心。
诚然,仅有信心不可能拯救所有的企业;仅有信心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然而,要想平稳地渡过这场危机,要想在这场危机中逆流而上,让企业的肌体更加强健,那么,信心确实是第一位的。
信心,就是企业的意志。
企业领导人的信心是第一位的
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灵魂。在危机面前,企业领导人的信心就是企业的定海神针。如果企业领导人自己先乱了方寸,那么,必将在企业内部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样的企业,即使不被危机压垮,也会自己垮掉。相反,如果企业领导人能够处之泰然,从容应对,“将有必胜之心,士无后退之念”,则企业必然能够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个时候,企业领导人最需要有邓艾的意志,最需要具备李云龙的豪情。
那么,企业家的信心来自哪里呢?
首先,企业领导人的信心应该来自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客观分析与准确判断。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需要纵览企业发展的全局。企业领导人的这个“纵览”,一是要密切关注和分析全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与走势,既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也不可畏首畏尾驻足不前,而是应对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判。
继国家“四万亿人民币”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后,日前,中央又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形势,并对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我们看到,党和政府对这一场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有可能带来的困难,有非常清醒和准确的认识,并且已经、正在采取和仍将会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来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又好又快发展。
温家宝总理说:“我每天都在想,(4万亿投资——笔者注)力度够不够,能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还在考虑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果的拉动经济的措施。”
在当前如此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把我国2009年的GDP增长目标定为8%,可见,中央是充满信心的。企业领导者们有理由相信,也完全应该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极不平凡的、充满挑战的“2008”,同样,也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企业领导人的信心来自对本行业的“行情”研判与机遇把握。
企业领导人需要认真分析本行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极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调整策略,把握机遇。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大家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过冬”无非有两种过法:一种是“冬天”还没过去,企业自己先“过去”了;另一种是经历了“冬天”的洗礼,许多企业更强壮了。对后者来说,前者的“过去”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会。许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甚至是倒闭的企业,无疑释放出了相当可观的市场空间,而这,正是强者愈强的大好机遇。
最后,企业领导人的信心来自对本企业的自信。
产品是企业的孩子。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人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企业领导人应该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应该对自己的品牌有信心,应该对自己的团队有信心。当然,在经济危机下,作为企业领导人,充足的信心不是来自办公室,而是来自市场一线。所以,笔者在多篇文章中一直在强调,企业领导者要走出办公室,下到市场一线去调查研究,去慰问下属,去鼓舞士气,去靠前指挥。要针对经济危机对本企业已经造成的影响和有可能即将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果断出击。
最终,企业领导人的信心,不单单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数字上,体现在应对危机的策略、部署与措施上。
2009年的预算究竟是否做调整?调整多大的幅度?如何调整?如何达成明年的预算目标?企业领导人需要充满信心地去思考和面对这些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落实,也必将给企业领导人更充足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