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自此,历经半年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终于尘埃落定。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折合每股约12.20港元。
商务部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做出“禁止”裁决,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商务部审查通过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例。
汇源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表示:“汇源集团尊重商务部关于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要约申请的批复。目前汇源集团生产经营正常,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关爱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则在随后发布了“不会继续收购汇源果汁集团”的声明。“我们很遗憾该项交易未能如计划进行,但我们尊重商务部的决定。”
可见,可口可乐与汇源缘分已尽,这段爱情最终没能进入婚姻。
商务部的禁止裁决是对民族产业的有力保护
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以笔者之见,商务部的三条理由其实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条:可口可乐如果收购汇源,将会对中国的饮料产业尤其是果汁产业造成伤害。
我们知道,当一个行业的集中度很高即该行业的市场主要被几个少数大企业占有时,其中任何一个大企业的并购、重组等行为都会导致进一步的“寡头垄断”,而一旦形成寡头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断,那么,其影响远远地超出行业,而是会对这个行业涉及的整个产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就果汁饮料这个产业来说,其影响就关联到果树种栽培和种植、原果保鲜和仓储、同行业竞争以及消费者利益等诸多层面。这其中,果汁饮料的最上游——果树的栽培与种植就直接涉及到了广大果农的切身利益。果树种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果汁行业一旦形成了寡头垄断,原果定价权必然会被个别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所所掌控,那么直接受损失的必将是广大果农。可见,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涉及到了中国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民工就业和拉动内需正是中央和政府紧抓的头等大事之一。
其次,如果果汁饮料行业进一步形成寡头垄断,必将导致更的行业“挤出效应”,导致更多的中小型饮料企业破产倒闭,造成更多的人失业。这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同样是政府不愿意见到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第三,寡头垄断还会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在垄断的情况下,产品的定价权将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转移到垄断寡头这条巨鳄的手中,消费者只能被动的接受。
最后,外资品牌对一个国家的民族产业的垄断,更可怕的是的对行业标准与市场规则的垄断。而一旦标准与规则掌握在他人手中的时候,对我们整个行业与产业的发展必将是更深远的打击与制约。
外嫁未遂,汇源最受伤
有评论说,商务部的禁止裁决是帮了可口可乐的大忙。一位接近可口可乐的人士透露,由于此后市场形势突变,可口可乐对于收购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热衷,甚至已有“悔意”,但由于有协议在身,又无法毁约。可口可乐之所以有悔意,是因为时隔短短几个月,市场与环境就大相径庭。如果在席卷全球的融危机尚未见底之时,就以原定的协议价收购,无疑是吃了大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禁购的裁定实际上也是帮助可口可乐避免了巨大的损失。而对于汇源来说,正好相反,煮熟的鸭子却飞了。所以,这笔买卖没成交,最受伤的不是可乐,而是汇源。
汇源的损失远远不止是煮熟的鸭子没有吃到嘴。据中国证券网消息,汇源果汁(01886.HK)18日在交易时段突然停牌,停牌前股价已暴跌19.42%。此外,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从始到终都引发了国内民众的极大关注,而几乎是一边倒的民意,让无论是朱新礼本人还是汇源品牌的形象都大打折扣。
汇源外嫁出未遂,对团队、人心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的、深层次的。但究竟会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个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