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质疑,明星企业家本身就是本企业的第一代言人。明星企业家以其独特的成功经历、个性魅力与传播影响力,使之个人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品牌,一个明星化的品牌。柳传志之于联想,张瑞敏之于海尔,任正非之于华为,牛根生之于蒙牛,王石之于万科,马云之于阿里巴巴,黄光裕之于国美,朱新礼之于汇源……无不是明星企业家与明星企业的珠联璧合。这些明星企业家个人品牌的构建、传播与影响无不对本企业品牌的构建、传播与推广发挥了巨大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可以说,明星企业家个人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是塑造与传播本企业品牌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
但问题的关键是:甘蔗没有两头甜,能量守恒。作为明星企业家的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究竟是什么什么关系?究竟该如何把握这两个品牌互为依存的关系火候?究竟该孰重孰轻,孰前孰后?
受“捐款门”事件影响,不但是王石个人品牌大打折扣,而且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6月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指万科受“捐款门”事件影响,品牌价值比去年缩水12.31亿元。
蒙牛与伊利同时深陷“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蒙牛却受到了数倍于伊利的大众攻击?而且攻击的矛头直指牛根生本人?为什么老牛更不容易获得公众的谅解?
同样的,黄光裕个人折翅又对国美企业与品牌带了怎么样的负面影响?
当一个企业品牌的支撑与拉动主要依靠明星企业家个人的影响力时,或者当一个明星企业家的个人影响力超越了企业品牌影响力时,或者当一个企业已经发展到足够规模而明星企业家的个人品牌影响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时,当一个明星企业步入后明星企业家时代时,明星企业家个人品牌带给企业品牌的影响越大,就越是不安全的,甚至是危险的。
从朱新礼出售汇源开始,就引发了八成以上的网友(民众)的强烈反对,民意的一边倒对朱新礼本人和汇源品牌已然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此背景下,今后的汇源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战略调整,笔者都认为:步入后朱新礼时代已经无法避免,至少应该尽可能弱化朱新礼本人对企业尤其是对品牌的影响。
思变之三:如何在危机下突围
在打算出嫁之前,汇源的销售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而且由于投资过于集中于周期较长的上游产业,汇源的资金链也出现了趋紧的状况。如今出嫁不成,汇源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在短期内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再加上眼下的金融危机,对汇源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冰,该如何突围?在危机下杀出一条血路来?